市委宣传部坚持以深化“三个年”活动为总抓手,以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为突破口,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强化思想引领、不断守正创新,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铜川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把稳思想之舵,做政治过硬的领头雁。着眼“学”字求深化。探索建立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成果“梳理、吸收、落实、反馈”机制,不断提升中心组学习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注重增强学习质效,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强信心 促发展——理论热点面对面》等重点出版物的学习宣传工作,发挥“铜川讲坛”作用,策划“新思想润铜川”系列主题讲座,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与干部群众“双向奔赴”。立足“研”字求转化。依托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平台,联动市县(区)两级党校、照金干部学院、铜川职业技术学院等阵地,通过开展年度项目和合作项目课题研究、举办理论研讨会、办好《社科成果交流》等方式,推出一批有理论高度、现实深度、民生温度的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落脚“宣”字求实化。精心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宣讲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等各类重大主题宣讲。采取“理论宣讲+文化文艺+文明集市”形式,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活动,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定文化自信,做能力过硬的实干家。推动文化惠民暖人心。坚持“送文化”和“种文化”相结合,高质量承办好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广泛开展全民阅读,延伸拓展文艺小院内涵和外延,支持XR影厅影院建设,满足群众多样化消费需求。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民宿经济,更好实现文化利民。推动文艺繁荣出精品。加快主旋律电影《唱支山歌给党听》、秦腔剧《逐梦守福村》等重点项目创作生产,开展第二届铜川文学奖评选工作和“我为铜川唱首歌”城市形象主题歌曲征集活动,引导创作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推动产业发展提质效。推进“一五”时期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强化政策资金引导,促进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打造更多“国潮”产品。加强文化企业市场主体培育和文化园区(基地)集聚发展,加快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中医康养等融合,聚焦文艺演出、印刷包装等重点,全年包装省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个以上。
筑牢阵地防线,做责任过硬的担当者。以夯实意识形态阵地为保障。紧盯网上、网下两个战场,加强“扫黄打非”执法检查频次和案件查办工作力度,举办“护苗2025”“绿书签行动”系列宣传活动,扎实开展出版物市场清查、出版物印装质量抽查、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排查,维护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为重点。发挥主流媒体“定音鼓”“风向标”作用,开展“嘱托砺初心 老区焕新颜”“推动铜川民营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等主题宣传活动,精心宣传我市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打好“八场硬仗”,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火热场景。挖掘我市红色文化、耀瓷文化、非遗民俗文化等资源,制作多主题多语种宣传片,逐步开通区县海外社交平台官方账号,进一步提高铜川国际传播能力水平。以丰富文明建设阵地为抓手,深化“德润铜川 好人之城”建设,举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风采展,开展文明实践“铜”行动——“传文明 送科技”“我们的节日”等活动,延伸打造红色记忆追寻、耀瓷文化传播等文明实践带、基地、点,引导群众做文明风尚的践行者、传播者。
历练干事本领,做作风过硬的排头兵。改革创新求突破。开展文化发展改革“十四五”规划总结评估,认真研究谋划“十五五”规划。不断守正创新,立足自身纵向比、目光向外横向比,在学习一流中成为一流,在比学赶超中创先争优,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精准培训强素质。深化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对乡镇(街道)党委宣传委员、村(社区)宣传员开展常态化、全覆盖培训,举办全市党委中心组学习秘书暨理论宣讲骨干培训班、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训班,组织文化产业、新闻发言人等专题培训,提升履职能力。强化整改抓落实。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抓好省委巡视和市委巡察反馈意见整改,细化“三张清单”,完善“四定管理、五步推进”抓落实机制,把年度目标任务量化到具体节点进度,倒排工期、逐月对账,力促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网络编辑:张兴林
信息审核:薛红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