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区县动态

宜君:传承中医药文化 发展中医药产业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4-05-28 16:5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一纸经方传承千载,一缕药香跨越古今。相传轩辕黄帝的第七代后人彭祖寿至八百岁,是道家文化的开创人,他发明的导引术、调摄术、饮食术、补导术等养生术,不但对养生有着十分显著的功效,而且其中很多理论蕴含后世中医、气功、内丹术的萌芽思想,被后世养生家称为中华养生术之祖。彭祖晚年居住于宜君县彭镇,《宜君县志》载:“彭祖是殷商贤大夫,封于彭城。”晚年云游至此定居,穴居于宜君城北四十里马场川头的彭村寨子山腰的岩洞里。如今,彭祖养生文化在宜君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彭祖的养生之道包括动静结合、锻炼身体、善于保养、平和保神等方面。他提倡的养生方法包括常闭气内息、从旦至中危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千等,这些都是气功修炼和吞咽唾液的方法。彭祖还强调思想修养的重要性,认为心胸豁达、思想开朗、淡泊名利是保持健康的关键。此外,他还注重生活习惯的调整,如顺乎自然、不伤害身体、冬天保暖、夏天避暑等,以及劳逸结合、用脑切忌过度等原则。彭祖的养生秘诀不仅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上,还体现在他的饮食健康上。他通过使用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的食材(如茶籽)烹调的野鸡汤为尧帝调养虚弱的身体,展现了将养生和饮食结合起来的智慧,这些养生之道和饮食文化成为了他延年益寿的一大因素。现在,一座崭新而又古朴的彭祖书院落座于宜君彭镇,向世人诉说着彭祖养生文化。彭祖书院占地5.84亩,总投资2100余万元,建筑面积2381平方米,上下三层,其中一层设有宜君县原生态情景展示区、彭祖诊室、药谷奇遇记文创产品展示区;二层以彭祖调摄术、导引术、膳食术等养生文化展示为主;三层为彭祖大讲堂。彭祖书院秉承修习国学经典、研学传统文化,传播彭祖文化及养生理念,坚持“古法”教学方式,是集经典研习、品行养正、传统体验、校园定制、假期营训及雅士文化生活于一体的书院文化综合体。

在彭祖书院里,有着非常多的小巧思,例如“党小参”的公仔,捏一下脸就会吐出一个气泡,这是用来展示党参补气的药性,在养生文化展示区,透明的中药材展示罐连接一个橡胶气球,游客只需吸气就能闻到里面中药材的味道。还有养生操区域,游客跟着屏幕做动作,同时有摄像头实时采集分析游客动作是否标准,并给出分数,充满了互动性与娱乐性。“古色古香的建筑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在这里,随时随地可以体会到彭祖养生文化的博大精深。”一番参观游玩后,非凡的感官享受和彭祖养生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客王先生赞叹不已。


图片


图片


宜君县总面积153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395米,平均气温19℃,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条件,蕴藏着丰富的道地中药材资源,有党参、黄芩、连翘、大艾等道地药材219种。依托于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彭祖养生文化,宜君坚持守正创新,推动形成集种植、科研、生产、销售、医疗、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全产业链条,充分打造现代中医康养新高地。

宜君以中医药产业的“一业发展”推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形成了以“彭祖药谷”为中心,以服务链金融、成果转化“两个平台”为支撑,以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融合“三大片区”为重点,以产业、人才、创新、转化“四大基地”。出台《宜君县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宜君县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县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医药发展。探索推广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发展模式,累计种植党参、连翘、黄精、大艾等中药材30万亩(野生中药材20万亩),实施了全国首创的10万亩“蚂蚁森林”连翘种植项目,2023年已栽植连翘4万亩。宜君党参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依托一中心(宜君中医药产业链数字中心),五平台(中药材科研技术服务平台、中药材检测服务平台、中药材供应链服务平台、中医药产业金融服务平台、中药产品代工平台),加强与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建成标准化厂房、中药材共享烘干厂、智能科研温室、数字化交易中心、中药饮片趁鲜制厂等,同时配备中医药大厦提供集中商务办公、专家公寓、科研服务等;引进陕西方舟制药、陕西锦穗颐和药业、陕西起源康博等医药企业,培育中医药产业相关企业36家。


图片


充分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让群众享受优质服务。近年来,宜君县不断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围绕“医、药、养、游”深度融合,建设了秦酒二期星级酒店、彭祖药谷项目,建成彭祖、花溪谷两个药用植物园、中医药康养中心、38所镇村孙思邈中医堂,开发康养产品30余个,推出“药食同源”菜品20余种。聚焦“彭祖药谷”品牌,积极打造以“彭祖药谷—草药精灵”为主题的城市IP系列卡通形象和文创产品,塑造了宜君城市新名片。

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围绕“弘扬历史传承,推广中药知识”这一主题,以学校为主阵地,联合县科技馆、县中医药局、县中医医院、彭镇中医药产业中心等多家单位,开展识百草、唱药歌、吟药诗、写药文、寻药方、访名医、做药包等一系列研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次受县教科体局邀请,到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开设特色校本课程,结合本地特色产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打造了中医药香包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围绕发现生活当中的美,弘扬了传统历史文化,打造了最具特色的中医药香包,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美和发现美的能力。”宜君县城关第二小学老师袁桂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