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10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网络强国宏伟蓝图,部署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引我国从网络大国向着网络强国阔步迈进,网信领域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相继涌现,推动了我国信息化在某些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重大跨越。
短短10年时间,从高性能计算保持优势到5G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全面领先,从北斗导航卫星全球组网到芯片自主研发能力稳步提升,中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我国连续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国家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覆盖率地市级达100%,步入数字化应用场景丰富多元的数字社会。互联网之光为中国打上靓丽的时代色彩。网络强国建设取得了可感可及的喜人成就。
为什么要建设网络强国,怎样建设网络强国?这是关乎国家安全、关乎经济发展、关乎百姓幸福的时代命题,是重中之重、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系统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我国在网络强国的道路上迈出铿锵坚实的脚步。站在我国全功能接入全球互联网30年,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出10年的重要时间节点,回望走过的发展历程,我们倍加清晰地看到了网络强国建设风景这般独好的根本原因。
究根溯源,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登高壮观天地间,做出了清晰地判断、确定了奋斗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指出:“当今世界,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住了时代主动权;谁轻视互联网,谁就会被时代所抛弃。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得网络者得天下。”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且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步推进,一步一步把伟大战略构想转化为生动实践和现实蓝图。究根溯源,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永恒气质。中华民族创造了世界上唯一连续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展示出蔚为大观的文明成就。中华文明恒久生命力的背后,是不断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而且从不拒绝外来文明,总是以取长补短的态度,不断为中华文明增添新的内容。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习近平总书记总是念兹在兹、抓住不放。最终指向,就是人民幸福、民族复兴。他强调,“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互联网发展成果,不断点亮百姓生活。如今,我国互联网医院已超3000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超2590万人次。“互联网+教育”深入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持续开展以来,学生参与学习超4.95亿人次,让西部地区学生通过网络分享东部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数字浪潮下,自主就业、灵活用工等生机勃发。
阔步迈向网络强国,造福百姓精彩生活。当下中国,一分钟,移动支付完成28.77万笔支付业务;一分钟,超20万个快递穿梭在中国大地;一分钟,61件案件通过互联网实现“掌上立”……数字中国、活力四射。在城市,网约车、跑腿员、快递小哥奔波在大街小巷。在农村,通过直播带货就能让农产品热销全国,信息化已经深度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网络空间这个亿万民众的精神家园,在“清朗”“净网”等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下,天朗气清、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