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学子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重返校园,校园内再次响起琅琅书声。新的学期,如何让孩子在学校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吃得放心是父母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期待。全面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学生“舌尖上的安全”,我们一直在行动。
红烧肉、西红柿炒鸡蛋......工作人员身着工装、佩戴口罩,动作娴熟地给学生们刷卡取餐,学生们一边品尝着可口美味的饭菜,一边说:“饭菜太好吃了,真香!”。
“现在知道孩子们吃的是什么,也知道饭菜怎么做的,心里踏实多了,每天中午四菜一汤荤素搭配合理,很可口也很有营养。”学生家长李先生说。
食材是“校园餐”的源头,把好入口关至关重要。“早上7:30送菜,规范流程落实粮油、蔬菜、肉蛋禽及干菜调料实行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机制,检查食材入库,都有详细的记录,饭菜还保持48小时留样,确保食材来源可查、质量可控,守护校园餐食‘安全线’。”黄堡镇逸夫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贺朋说。
中午下课铃一响,在黄堡镇第一幼儿园餐厅内,学生们就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批有序进入学校食堂,三三两两围坐在一起开心地享用营养午餐。
黄堡镇第一幼儿园园长陈保卫按照配餐制度要求,与学生们一起在餐厅内用餐。“我们保证每周15顿饭不重样,有面条、米饭、饺子、包子、油饼、油茶......,有些不愿意吃青菜,我们就切成小块,有些吃东西有过敏,报名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家长给我们提前告知,让家长对学校食堂的饭菜放心。”陈保卫说。
“今天学校午餐有我最爱的黄瓜炒鸡蛋。”“我最喜欢红烧肉了。”“我们学校午餐可丰富了,每天都不一样。”学生们开心的交谈着。
“开学后,我们家的孩子说学校的饭菜比家里的好吃,我一开始不信,今天来学校看看,没想到还真的不错,孩子现在也不挑食了,回家后不吃零食了。”家长王女士说。
食品安全无小事,校园食品安全更是食品安全治理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王益区指导22所校园食堂按照每月一次的要求对全区154名食堂从业人员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和健康膳食宣传培训,累计开展培训40次以上,严格执行食堂从业人员准入机制,做到证件齐全,人证一致。
看得到的“热气”,吃得到的“温暖”。食堂面貌就是学校管理的一面镜子,不仅要保证孩子们吃得健康,还要保证孩子们吃得营养。
“近年来,王益区持续推广‘明厨亮灶’工程,学校食堂实现可视化监管,切实推进食堂管理“十统一、六到位”模式,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区政府网站公开监督举报电话,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全面促进“校园餐”管理工作提质增效。”王益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说。
一餐一饭,关乎孩子健康与成长。唯有把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推动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才能真正把学校“校园餐”管好,让家长、老师和社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