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区锦阳路街道,一项承载着地方文化记忆的花灯产业正悄然兴起。白家庄村依托耀州花灯这一特色文化遗产,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促产业、以产业带就业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让失地农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也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走进白家恒泰文旅花灯工程装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红灯笼的喜庆气息扑面而来,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花灯的制作、组装。从骨架搭建到裱糊灯面,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
白家恒泰文旅花灯工程装饰有限公司厂长左卫东说:“咱这个厂子是6月初开始投产,现在还处在试产研发阶段。市场上定制类红灯咱基本上都能完成,咱现在生产的有30的,50的,而且还有用户有特殊要求的,可以出图形,按照设计要求生产。目前是边生产,边对外销售宣传。”
耀州花灯历史悠久,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符号。白家庄村抓住这一文化优势,在村党支部的牵头下,整合资源成立村集体花灯企业,把传统技艺转化为致富产业。
锦阳路街道白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左鹏飞说:“面对整村搬迁后失地农民再就业、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难题,我们村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文化赋能、产业带动’的发展道路。在上级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我们立足本地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耀州花灯这一特色文化遗产,成立了村集体企业白家恒泰文旅花灯工程装饰有限公司。通过‘文化传承+产业发展+就业保障’三位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就业30余人,实现了‘技艺传承家门口、就业增收不出村’的发展目标。”
如今,村民们表示,在家门口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有稳定收入,日子过得既踏实又有奔头。接下来,白家庄村将继续深耕花灯产业,在提升产品品质、拓展销售渠道上下功夫,计划结合当地文旅资源,开发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花灯产品,让耀州花灯走出铜川、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这盏承载着乡村希望的“灯笼”,照亮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记者:韩鑫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