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网信动态

莫让AI沦为谣言“黑箱”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20 18:02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图片

防范AI技术滥用。辛刚作


“大妈摆摊卖水果被罚16万元”“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近期,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流量、收益,利用AI合成技术编造虚假信息,炮制网络谣言,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不可否认,AI技术正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工作效率,并为人们解决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但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利用AI技术时走向迷途。比如,以往需要专业团队精心制作才能形成的虚假内容,如今,通过“AI一键生成”平台,几分钟便可生产出画面逼真、要素齐全的假新闻。


更值得警惕的是,AI造谣已然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不法分子为博取流量、利益,利用AI这种成本低、效率高的工具,批量制造、投放假新闻,骗取大众的关注和参与,实现流量变现。这种一人动辄“手握”上千账号的造假方式,让假新闻不断发酵,严重扰乱网络传播秩序。这些虚假内容的广泛传播,会让公众陷入对网络信息“疑真疑假”的认知困境。长此以往,会损害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基础。


面对AI造谣现象,各地网信部门应加大监测力度,及时在媒体平台上发布辟谣信息。公安机关也要持续加大打击力度。但若要根治这一现象,还需政府、平台、公众等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技术层面应加强对AI内容识别和溯源技术的研发,提升对虚假信息的监测和拦截能力。其次,法律层面需完善相关规定,明确AI造谣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最后,公众层面应提升数字素养,提高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做到不轻信、不传播。


当今时代,信息技术正加速迭代。这也意味着治理AI造谣现象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手段和路径须更加具有前瞻性。只有形成社会共治格局,才能防止AI工具沦为谣言的“黑箱”,让信息化技术红利真正造福于民、服务于社会发展。(作者:董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