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的陕西美鑫铝镁合金分公司,各车间设备高效运转,工人忙中有序,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一幅幅企业与工人同成长共奋进的发展图景,是铜川市深入推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缩影。我市启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在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务实举措基础上,构建技能形成体系,搭建产改工作平台,支持产业工人创新创效,不断提升整体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支撑保障扎实有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产改工作,将产改纳入常委会工作要点,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坚持每年组织召开协调小组联席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全市产改工作。市级相关部门出台65项配套文件,涉及307个惠及产业工人的政策点。确定5家产改市级试点企业、57家产改集中行动企业,以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提升。
思想引领效果显著,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措施>分工方案》,各成员单位结合职能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主题实践活动。出席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产业工人46名,占一线代表比例的38.6%。
培训力度不断加大,技能素质有效提升。启动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7万人次。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挂牌成立铜川工匠学院。连续举办九届职业技能大赛,培育铜川市技术状元52人、铜川市技术能手212人、陕西省技术状元12人、陕西省技术能手34人、1104人通过大赛获得职业资格技能等级晋升。
发展制度不断完善,成长通道逐步畅通。印发《铜川市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扶持计划》,创建命名37个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和1个创新工作室联盟,带动培育创新型班组347个、全市职工获专利授权1704件。将“铜川工匠”作为市委、市政府表彰项目,培育铜川工匠30人、铜川市首席技师20人,铜川传统工艺技术名师20人,三秦工匠6人,为推进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文:郭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