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铜川要闻

打好“主动仗” 奏好“合奏曲”
——市政协持续推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提质增效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14 17:55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2024年,市政协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履职重点常抓不懈、强力推进,截至11月30日,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127篇,报送省政协、市委、市政府478篇。其中,编印《社情民意信息》165期,向省政协投稿313篇、被采用49篇,转报全国政协30篇,省级领导批示4篇,市级领导批示5篇,信息采写数量、报送数量和采用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打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主动仗”
  市政协干部全员参与信息采写工作,寇龙翔、赵勇、李福弟等报送的信息在省级层面引起重视;李江涛、李景群等20名政协委员采写的社情民意信息被省政协采纳,民建铜川市委会报送的《关于将丹阳公园打造成药王公园的建议》的信息引起政府部门重视,民革铜川市委会反映的《第三卫生间应实现全覆盖》的信息转报全国政协,特邀信息员王振兴的2条信息被省政协采用……
  截至2024年11月30日,市政协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5127篇,报送省政协、市委、市政府478篇。其中,编印《社情民意信息》165期,向省政协投稿313篇,省政协采用49篇,转报全国政协30篇,省级领导批示4篇,市级领导批示5篇,信息采写数量、报送数量和采用数量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市政协将其作为履职重点常抓不懈、强力推进,采取“一规范七加强”工作举措,着力在提高信息报送率和采用率上下功夫。
  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独奏”变“合奏”
  “一规范七加强”是指,规范工作机制,加强沟通联络、加强服务引导、加强重点约稿、加强培训辅导、加强成果转化、加强反馈通报、加强人员力量等,在“专题培训+选题指导+定向约稿+实地调研+定期通报”基础上,进一步理顺机制、夯实责任,推动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由“独奏”向“合奏”转变。
  ——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发挥。市政协把信息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要点,列为委员和干部培训、专委会年度工作会议必学内容,作为委员履职“六个一”、委员工作室重要任务。连续两年举办专题培训班,邀请省政协信息部门同志授课,开展培训100余场次、受训2000余人,推动委员信息撰写能力显著提升,委员撰写社情民意信息1150篇,委员履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党派团体优势作用充分发挥。反映社情民意信息是党派成员最直接最快捷的履职方式。2024年,参加市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发挥位置超脱、人才荟萃、代表性强等独特优势,积极报送相关界别、行业领域专业水准高的信息。其中,由民革铜川市委会报送的《优化慢性病药品包装规格的建议》、民进铜川市委会报送的《加速普及推广分娩镇痛 提升育龄妇女生育体验》的信息,认真研究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提出真知灼见,受到群众欢迎。
  ——区县政协联系基层作用有效提升。区县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发挥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优势,切实把信息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抓紧抓实。王益区、印台区政协聚焦民生,报送的《鼓励生育医保政策需调整》《推进智慧药房下沉乡村 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等信息,积极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需要市级、省级甚至国家级层面重视并解决的问题,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鼓与呼。
  打通信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做好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上半篇”文章的同时,市政协还把更多精力放在信息成果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上,努力让更多高层次精品信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对涉及党委和政府领导批示关注、群众最关切的焦点问题的精品社情民意信息,通过召开座谈会、开展专题协商等方式持续跟进,避免精品信息被束之高阁,打通信息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确保党政领导批示和群众关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
  信息反映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数字阅读“老龄化”问题亟待关注和重视》《以社会“微关爱”让“失独父母”不再孤单》《精准管护市政井盖守护群众“脚下”安全》等信息,紧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群众切身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通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这一载体平台,市政协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决策参考意见,《加速培育壮大铝产业链夯实我省先进制造业根基》《全面推广“归雁计划”打通体制内人才回归西部“绿色通道”》等一大批高质量建言成果进入领导视野和决策范畴,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和落实,全市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网络编辑:陈柱源
信息审核:屈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