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耀州流传的歌谣“北街的狮子,南街的龙,东街的火亭子耍个红”,生动地描绘了耀州火亭子当年的表演盛景。农历龙年伊始,作为耀州区火亭子第四代传承人的胡民才积极创作,带着新作品庆祝新春。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纸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胡民才说:“你看,勾这个线的时候手拿着跟个圆规一样,看,手往这一搭之后跟圆规一样,手要执笔要松,执笔要松要活,看见没有。”记者见到胡民才时,他正在忙着一边制作今年的火亭子,一边给子女传授制作火亭子的手艺,作为耀州火亭子的传承人,每年制作生肖火亭子,已经成为胡民才的习惯。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纸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民才说:“今年的话是龙年,我构思了好长时间构思了一个龙腾盛世这么一个主题,咱现在扎的这个造型就是底下还有个地球,这个方位还设计了一个北斗卫星,北斗卫星就预示着咱们中国在科技的领先。”
西北一绝火亭子,它是耀州区东街人的拿手戏,是农村社火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胡民才,作为东街村人,小时候耍社火的热闹场景让他对火亭子喜爱至极,而火亭子第三代传承人胡升杰制作火亭子技艺精湛,名气很大,胡民才跟他在一个巷子里住着,这让他学习制作火亭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纸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民才说:“我自小就爱这些工艺啊,美术啊,接触火亭子的时候我二十几岁,当时东街第一次耍火亭子,算起来离现在快四十年了。自我接触了火亭子之后我就爱上了火亭子,没有中断的这么多年来,我也坚持做些小件,更何况这几年为啥欲望更加强烈了?原因就是文化馆对这个重视,每年都要扎一个,至少扎一个,去年就扎了五个,就更加激发了我创作的激情。”
时代发展,作为手艺人,胡民才希望把火亭子这项手艺更好传承下去。胡民才告诉记者,他已经让儿女开始跟着学习制作了。
胡民才女儿胡月说:“从小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记忆里父亲每一年过年的时候都要做灯笼,经常让我们给他搭把手,这几年我们也做了好多灯笼,假期的时候我跟女儿孩子也都会帮忙一起做,有些灯笼也特别大,父亲也确实不太方便,我看他也特别辛苦,父亲把这个手艺传给我们,我们传给孩子,让这个手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2007年5月,火亭子被陕西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年来,在胡建青、胡升杰等老一辈手艺人的探索创新下,樊尚文、胡民才等手艺人不断完善和相继改进,火亭子在东街艺人们手中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耀州纸扎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胡民才说:“我感觉到年龄一年比一年大了,今年虽然年龄不是很老,但是也六十多岁了,以后体力一年不如一年,以后创作一些大型的作品,上高沿低就不行,所以说还是要被培养下一代,要传承下去不能让手艺失传了,要叫咱这火亭子发扬光大。”(记者:吴怡楠 罗骁(实习)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