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照金精神传承好、发扬好”的殷殷嘱托,探索构建以照金精神为引领,网格联建、矛盾联调、服务联动、新风联树的“一引四联”社会治理体系,形成了“红色基因培根铸魂、德治教化自治强基”的具有铜川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2023年度全市平安建设满意度达99.26%,同比提升0.0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5个百分点,实现了“十连升”。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平安市”称号,获授“平安铜鼎”,成功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坚持“五化”推进 市域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坚持统筹部署系统化。坚持把加强市域社会治理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统筹谋划推进。紧盯试点创建工作目标任务,完善各项制度机制,推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格局不断巩固完善。落实市委领导班子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工作领导责任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基层调研,专题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相关市级领导加强分管领域社会治理工作督导检查,研究推进重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强大合力。
坚持多方参与协同化。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市委常委会、深改会、市政府常务会先后29次研究市域社会治理相关工作,市人大、市政协每年组织开展视察监督和协商调研,市政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解决社会治理重点问题。完善党建带群建机制,将市域社会治理工作与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权益维护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社会组织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751个、志愿团队1368个,组织动员2.5万名“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参与治安防范、社区服务、矛盾化解等工作。
坚持任务推进项目化。坚持每年策划包装一批试点创新项目,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每年召开试点项目建设工作观摩会,建立督导检查、考核评价等制度,先后打造了耀州法院家事纠纷多元化解、王益“红色物业+智慧服务”、印台区“531”立体网格、宜君坚持“五治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新区“党建领航 和合共治”、市委组织部“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建新模式、市法院“三进两联一引”多元解纷机制、市公安局“和为贵”调解室、团市委“铜小青之家”等一批试点项目,在健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多元主体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坚持基层治理网格化。优化提升“全科网格”服务管理,出台《铜川市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推广“红旗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搭建起四级组织体系,健全完善在职党员干部到单位驻地社区、居住地所在社区报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长效机制,推动力量向网格集聚、服务向网格延伸。
坚持示范引领品牌化。坚持守正创新,尊重基层首创。围绕11个试点项目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铜川特色的工作品牌。认领的2个试点项目做法在全国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经验交流。《厚植“好人之城”沃土 开出“三联调解”良方》经验入选全国试点“优秀创新经验”名单。“保调赔防”化解医疗纠纷工作法入选中央政法委《论文集》,并与“三张清单 四化共治”工作法等4个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一引四联”工作做法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坚持综合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治安环境持续优化。坚持打防管控一体推进,深入推进严打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持续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深化重点行业领域整治,“无黑无恶无乱”乡镇(街道)创建实现全覆盖,扫黑除恶满意率达到99.17%。落实街面屯警、动中备勤、警灯闪烁、“警力四上”等治安防控机制,每年确定一批社会治安突出问题和重点地区专项整治,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9.03%。
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实体化推行“信访接待+矛盾化解+法律服务+综治维稳”,打造信访和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的“终点站”。成立道路交通等24个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健全人民调解组织498个,打造了“王玉理”“小成说事”等24个品牌人民调解员工作室,公安“和为贵”调解室实现全覆盖。“保调赔防”推动96%以上的医患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市县两级党政领导干部约访和定期下基层接访包联信访案件,75%的区县荣获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称号。人民群众对矛盾纠纷调处满意率达到99.08%。
公共安全平稳可控。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搭建“六位一体”应急救援队伍框架体系,完善各类应急处置预案,紧盯煤矿、道路交通、景区、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深化“问题隐患大排查、本质安全再提升”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推行“一会一卡一宣誓”,实行“一患一策”抓排查整改,安全生产事故指标稳中有降。扎实开展铁路沿线环境专项整治,有力保障了“绿巨人”动车线路安全畅通。道路交通安全“十长共治”做法在全省作经验交流。
坚持“五治”融合发展 市域社会治理方式不断创新
政治引领凝聚共识。扎实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习近平法治思想等政治轮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筑牢政治忠诚。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健全落实政治轮训、政治督察、执法监督和纪律作风督查巡查等制度,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持续巩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关于社会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域落地见效。
法治保障行稳致远。建成市县乡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中心,实现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紧盯社会关切的焦点问题,出台《铜川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铜川市烟花爆竹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为社会治理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开展法治宣传“七进七讲”活动,全市74%的村(社区)先后获评县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荣誉称号。培育“法律明白人”1841名,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围绕“三个年”活动,出台9项制度、146条具体措施,持续优化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德治教化育民润心。大力弘扬照金精神,举办照金精神巡展,开展“六进”活动,实施“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建设,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6个,建成“好人一条街”8个、“乡风文明一条街”257个,设立公民道德建设基金和见义勇为基金,“中国好人榜”万人上榜率居全国前列,成功创建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治理忤逆不孝行为专项行动,整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汇聚起市域社会治理磅礴力量。
自治强基激发活力。制定《铜川市城乡社区协商工作实施细则》,指导社区成立民主协商委员会,引导基层群众有序参与村(居)事务,全面落实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资格联审机制,出台《关于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的意见》,规范自治活动,减轻基层负担。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丰富“群众说事室”“议事坊”等基层协商载体,实现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有效激发群众自治活力。
智治赋能提升效能。搭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综治中心平台,与26个单位和部门实现信息联通,视频监控、综治视联网、事件处置等系统上线运行。“雪亮工程”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实现公共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建设目标并投入实战应用。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建成“智慧安防”小区181个。全市政法信息化、智能化迈上新台阶。(通讯员:程良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