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节别具一格的班会课被央媒转载,登上微博热搜。课堂上,小学语文老师朱文洁想讲一下把“背带”写成“杯带”的错误,但每次只要念出这个词,学生都会忍不住笑。气氛莫名热烈起来,一位兴奋的男生甚至凑到讲台旁边,跳起了舞。一次严肃的错字纠正,竟以哄笑的方式收场。回过神,她才发现学生们是在模仿一档综艺节目里穿着背带裤跳舞的男明星。
不难发现,这些泛滥的网络用语,正在侵蚀孩子的语言能力。
网络视频内容的创造者出于盈利目的,会设置大量引人注目的内容,甚至宣传很多诱导性的行为或语言,让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陷入视频而不醒悟。这需要国家和社会完善相关审核机制,从内容产出源头上保障网络内容的健康性。另外,不仅仅是青少年,很多父母也沉迷于各大短视频平台无法自拔,更别提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耳濡目染之下,青少年沉迷于快餐式的视频内容就变成了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短视频、网络梗确实吸引青少年,并占用了他们大量的学习时间,甚至深刻地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但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短视频、网络梗。短视频使用的剪辑技巧高超、宣传方式新颖、作品画面精美。如果我们学习短视频和网络梗的长处,调整课堂的授课方式,自然就能将学生的眼球重新拉回课堂。
近来,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了。整部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豪杰群贤毕集,唐风唐韵、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陆续呈现,让整个大唐都活了过来。我也观看了这部影片,我发现很多孩子,特别是小学生,遇到自己会背诵的古诗就会跟着影片的叙述一起背诵,会背诗的孩子在那一刻特别骄傲。
《长安三万里》的爆火,让我意识到,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讲解课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要学习如何利用现代科技将课本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吸引眼球的视频、游戏等内容,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让课本知识也能成为学生口中的“网络梗”。
当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可能脱离网络,不可能不被流量影响。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流量中的泥沙冲垮孩子们还没成型的语言体系,而是借助现代科技这艘“快艇”,帮助青少年建立对母语的审美体验,以及他们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用孩子更喜欢的方式来传播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探索欲望,让学习语文成为孩子的乐趣。(作者:白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