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金红色研学活动广受市场欢迎。摄影:齐红阳
在铜川这座北方小城,有着N种研学游的“打开方式”:中医药文化探秘、中医药寻根;探访照金红色历史、军事训练体验课、劳动教育实践课;体验书法、面塑、泥塑、剪纸、拓印等非遗项目,感受民俗魅力。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独特资源禀赋优势,利用旅游景点、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等资源,积极培育研学游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一大批多元化精品研学游线路成为学生“行走的课堂”。尤其近期,我市研学旅游市场非常火热,研学产品丰富,知识“含金量”高,受到不少学校师生的青睐。
薛家寨景区沉浸式体验课程让学子们寓教于“游”。摄影:齐红阳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1月4日上午,照金1933广场上歌声嘹亮,西安市渭北中学的学生正在开展“重走红军道路,寻觅溪山行旅”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近年来,“红色教育+”的教学模式成为照金研学游热门产品选择。学生们在照金的红色热土上回顾革命先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体验各类军事、劳动实践课程,将历史与现实贯通,将理论与实践融合。
“康养+”让药王山景区研学活动异常火爆。摄影:苏惠萍
随着健康需求和旅游观念升级,康养研学成为旅游市场的新风向。药王山景区聚合丰富的文化资源,积极谋划新布局、拓展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向康养研学拓展。 “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药王山,走进我们这个天然的中医药文化养生大课堂……”11月9日,来自西安市莲湖第二学校、远东第二中学千余名学子肃立于药王文化广场,正衣鉴容、击鼓明志,师长聆训激励学子们惜时勤读、习礼做人——研学活动在威严庄重的诵读声中正式拉开帷幕。
学生在王益区科技馆研学、体验科技产品。摄影:袁欣
近年来,我市集中发力,通过小院、传习室等方式打造非遗研学基地,让学生们近距离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提高对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意识。
孩子们走进李家瓷坊,体验非遗制瓷技艺。摄影:程红兰
学生们在秦绣小院里感受剪纸、面塑等非遗文化的魅力。摄影:雷洁
11月5日,新区裕丰园小学学生走进位于耀州区沮河社区的秦绣小院,在这里体验铜川非遗的魅力。走进秦绣小院,秦绣、布艺、插花、面塑让人目不暇接。非遗传承人崔百来现场展示了面塑技艺,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小动物造型跃然眼前。孩子们动手体验书法、面塑、泥塑、剪纸、拓印等非遗项目,深刻了解非遗文化和传统技艺,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俗文化的魅力。
耀州窑博物馆陶吧里的陶艺体验吸引了不少研学学生。摄影:张欢欢
孩子们在玉华宫研学基地“寻秋”,感悟自然四时之变。 摄影:柴瑞昕
随着研学旅游的火热,如何推动其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在此情况下,相关部门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今年10月,由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命名第四批铜川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通知》,确定薛家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中国照金国际户外营地、鼎尚宏瓷研学基地、彭祖药谷研学基地、印台区无花果现代农业示范园5家单位为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并从产品设计、管理服务等方面为各主体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供规范化指引。 据悉,被命名的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需要持续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突出“教育”首要功能,不断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主题实践探究体验活动和与学校教育内容相衔接的课程,逐步建立具有铜川特色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课程体系。依托自身特色资源和课程资源开展研学活动,开发具有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课程,培养中小学生的协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