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来,我市以营商环境突破年为抓手,按照省市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部署,持续深化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
坚持“综合施策”,推动专项整治高效开展。制定“一个方案成立一个专班”。精心制定全市《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19个市级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推进。完善“两张清单”。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系统梳理制约和影响企业群众办事的堵点难点问题,列出“自查清单”15项,明确整改措施和时限,逐项销号解决;梳理“建章立制清单”40项,着力解决重点关注环节。实行“三个结合”。坚持将开展营商环境领域问题专项整治与营商环境突破年各项重点任务、全省评价、执法检查、专项审计、创新改革等工作深度结合、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强化跟踪问效。市纪委与市发展改革委组成专项督查组,制定涉及5方面30项内容的监督检查清单,深入区县、乡镇、工业园区,采取走访座谈、实地查看和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方式,检查惠企政策落实和政务服务等情况,对排查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督办、跟踪检查和移送。
聚焦效能提升,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全面实施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印发《关于公布铜川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通知》,梳理全市行政许可事项400项,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对信用良好、合法合规的企业,在办理行政许可时,实行“先证后核”开展远程视频的方式进行现场踏勘,减轻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提高审批效率。印发《铜川市2023年“标准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各区县建立了辖区“标准地”出让指标体系,2宗239亩工业“标准地”挂牌出让顺利完成。建立重大项目审批包联制度,全市140个重点项目全部明确审批包抓领导、包联责任人,精准制定包联方案,做到“人盯项目,项目到人”。进一步优化代办窗口,配置帮办专员,优先限时办结项目立项、水保、环评等相关手续,为项目和企业提供全覆盖、全流程的帮办代办服务。
聚焦重商富商,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扎实开展包企业、包项目、解难题“双包一解促发展”活动,建立重点工业项目、新增产能项目、重点工业企业、规上企业培育点四个包抓责任清单,“一企一策”促发展,“五个一批”扩投资,确保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70户重点工业企业稳产满产。安排部署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制定了《2023年全市反垄断工作要点》《开展2023年反不正当竞争“守护”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进一步完善全市市反不正当竞争联席会议工作规则,为民生领域各类市场主体营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精准政策辅导、针对性滴灌式服务,充分释放税费政策红利,助力专精特新企业茁壮成长。实施税务管家制度,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建议,建立“一企一策一台账”,对企业在享受税惠优惠政策中遇到的困难实行精准帮扶,确保企业各项涉税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回应。
聚焦减轻负担,规范涉企违规收费。出台了全市《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处理回应机制》,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告,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积极开展涉企收费检查,对2家幼儿园明码标价不规范进行立案查处,对1家药品经销行业超过政府指导价收费、2家药店明码标价不规范立案查处,清退多收价款近3万元。开展了天然气配气成本价格调查,小区停车、物业收费等调查,向居民及时宣传解释相关收费政策。公布了市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接受社会监督。
聚焦正常经营,提升办理案件质效。民事案件审判建立繁简分流机制及“互联网+审判”模式,推广应用全国法院询价评估系统。加强破产审判工作,建立《铜川市辖区强制清算及破产案件审理台账》,持续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救治”和“及时出清”功能。建立12368热线台账,由12368座席人员负责,对投诉不立案问题直接向投诉人告知相关法院院长办公电话,对其他投诉问题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回复。加强对审限变更的监督管理,强化对当事人和解、鉴定评估、延期开庭审理、中止审理等扣除审限事由的实质审查,全市审限内结案率为99.9%。
聚焦高效服务,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统一在市、区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一站式服务专区,将企业开办所涉及的企业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员工参保等6部门7个环节整合到政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专区,实现了一次提交材料,一次领取证照,企业开办全流程办结由1个工作日缩减至0.5个工作日。全面开展“坐窗口、走流程、跟执法”活动,现场解决实际问题;解决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办理问题,“全程网办”率达到91.06%。进一步发挥好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好差评”作用,畅通办事企业、群众对政务服务质量即时评价渠道,部门窗口及时了解企业和群众诉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记者:程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