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3月6日至10日,市委组织部聚焦全省和全市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要求,组织全市48名分管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县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在苏州干部学院举办了铜川市营商环境打造专题培训班。培训期间,邀请园区招商部门领导和相关专家学者,为参训学员重点讲授了党的二十大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重大项目招商策略方法及落地等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模式。
参训学员普遍认为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开阔了新视野,开启了新思想,受益匪浅。表示今后将立足本职工作,把培训中学习到的知识与日常工作相结合,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先进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持续深入调查研究、紧紧围绕铜川实际,保持思想活力、强化服务意识,为铜川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现将部分学员学习感悟予以摘登,以供借鉴。
解放思想锤炼本领 实干作为助力发展
市政府副秘书长 张伟
一是要解放思想,增强招商引资服务质量。主动的服务是打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根本,在全国上下都在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和政府“一条龙”“一站式”服务的大环境下,优质高效的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思想观念中的服务意识不解决或落实不到位,就会流于形式,造成“来的人作不了主,作主的人不来”的局面。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就要抓招商、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鲜明导向,立足市情、锚定目标,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工作追求,自觉地把工作寓于服务之中,当好“店小二”,把亲商、安商、富商体现在日常行政行为之中,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招商作用,冲在一线、招在一线、推介洽谈、推动项目。还要加强政府团队、科技和产业团队、第三方专业团队的协作配合,定向招商、以商招商,科学合理使用专业领域力量,充分调动驻外机构、商会协会积极性,内引外联、牵线搭桥,推动更多客商、企业来铜投资。
二是要主动作为,理清招商引资工作思路。只有观念的领先,才能实现发展的领先。我们深切感受到,近年来铜川从一个资源型转型城市发展到现在产业门类逐步完善的多元化城市的艰辛与不易,一些产业从无到有,城市建设明显变化,老百姓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我们的干部要把这些转化为发展的信心和动力。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变化就会日新月异。对于招商引资而言,就是要紧扣全市重点产业链,善用投行思维、链式思维、增量思维、闭环思维,深入研究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紧盯重量级企业、标志性项目,确定精准招商企业目录,绘制招商产业布局图,招大招强、引新引特、延链补链,优化产业生态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要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和成长性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着力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投资规模大、产业层次高、带动潜力足的高质量产业项目。要针对重点产业链上下游缺项、弱项进行补链、强链,积极引进关键环节企业和配套企业,打通堵点、连接断点、畅通产业循环,提升配套协作能力和整体竞争力。要积极开展云上招商、网上签约等招商引资活动,紧紧盯住以往有合作意向的企业,持续对接意向项目,确保招商工作不断线。
三是要精准施策,提高政策制定的精准度。政策的出台是打造营商环境的基础,很多时候我们从年初到年末更多强调的是一个个目标,而苏州往往更多谈的是在实践中的坐标。在发展产业方面,苏州确实出了不少实招硬招,但同样的方式方法在铜川不一定都管用,我们不仅要学习苏州的经验做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化为我市的发展政策,不能“照猫画虎”“生搬硬套”,要紧密与我市实际结合,出台可行性高、可操作性强的区域政策,真正做到“企业缺什么,政府支持什么”。目前,无论是国家、省委省政府,还是市委市政府,或者是区县基层,都制定了大量的支持经济发展政策,我们招商人员一定要分析政策,从宏观上把握,从微观上争取,一事一议,对号入座,把政策用好、用足,切实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早落地、早见效。
四是要发挥优势,用好金融杠杆撬动市场资本。近年来,我市部分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资本金来源不足或阶段性到位难等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创新金融工具,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通过考察学习,我们发现,除了直接融资用于项目建设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同样能够匹配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解决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问题。2022年9月22日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获批成为我省首个“国字号”的金融改革试验区,为铜川向上争取更好政策支持、开展各类试点提供了良好契机。我们完全可以以此为突破,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市场主体主动参与试验区建设,推动形成多方共建、多方参与的市场化普惠金融发展格局,提升试验区金融机构与招商引资项目的黏性,全面形成金融资源更紧密地融合招商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局面,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学习致用求实效 以学促干助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张兵
解放思想是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思想决定高度,眼界决定出路,干部干事创业必须要有先进的思想。我深深感觉到,苏州干部群众始终在不断解放思想,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律,创造性调整思路、策略和目标。如果说地缘优势、发展基础、信息资源是现实的差距,那么思想认识是我们与发达地区最根本的差距。解放思想,必须造就一种敢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建立一个宽容失败、惩戒无为的体制和制度,培养重用一批思想解放、善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主动学习是干事创业的“真内功”。由于所处地域、所接触对象和所掌握资源的不同,苏州的干部在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等方面领先很多。当前铜川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革命老区振兴以及西安都市圈建设,有利于铜川发挥区位优势,强化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奋力跑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追赶超越加速度。唯有不断加强学习和深入思考,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发展思路,跑出固有思维模式,才能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拓宽思路,增强本领,才能更好开拓创新,指导实践,推动发展。
宽广视野是干事创业的“大格局”。通过考察交流,所见所闻,强烈地感受到苏州发展的全局眼光、开放思维、前沿观念。我深深地感到,视野局限导致思维固化、行动迟缓,容易以旧观念、老办法看问题、干工作、谋发展。也深深地感到,加快发展不仅要立足当地实际,更应有宏观思维、大局观念和长远意识,要有敏锐洞察力和多维视角,放在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背景下思考、谋划和推动,在借鉴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
招商引资是干事创业的“硬引擎”。学习苏州经验,我们看到天时地利,更看到事在人为,每一次精准招商背后,是细致的研究论证,顺畅的决策机制,健全的配套服务,专业担当的人才队伍,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也让我们深深感到招商在引资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理念、引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自身挖潜、国家扶持,更要靠招商引资,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对标先进学精髓 打造营商新高地
耀州区委常委、副区长 杨小锋
营商环境是企业扎根的土壤。营商环境是水,水美则鱼肥。营商环境是土,土沃则稻香。“春江水暖鸭先知”,感知营商环境,企业最敏锐。苏州鼓励支持创业,正如苏州曹路宝书记所说,“你来苏州创业,只要带个背包,其他都包在苏州身上”。就耀州而言,近年来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正是看好耀州的软环境而扎根耀州。耀州可进一步擦亮“耀您满意”的营商服务品牌,满意可体现到三个方面:一是高效率。努力让流程再简化一点,让速度再加快一点,让效率再提高一点。二是精服务。从企业问什么就答什么的“店小二”服务,努力做到主动提供更加周到服务的“管家式”服务。三是守承诺。尊重契约精神,随叫随到,说到做到,坚守兑现永远比承诺更重要。
特色发展是产业培育的方向。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形成特定产业的全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产业链是纵向,产业群是横向。以平板电脑为例,苏州的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30%以上,可以说我们日常使用的每一台平板电脑都离不开“苏州元素”。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特色产业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幅,2022年总产值超3600亿元,尤其是生物医药产业,综合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都位居全国第一。当前,铜川紧扣“一示范四高地”建设目标,聚力实施项目带动、创新驱动等六大战略,着力打造能源资源、先进制造、特色新兴三大产业集群,定位准确、方向明晰、措施务实,必将有力推动三大产业在铜川的蓬勃发展。着眼未来,铜川和耀州可深入研究相关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拓展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围绕上下游配套协作,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把宝贵的土地和能耗资源用在刀刃上,让项目、人才、资金、配套更加集聚,企业成本进一步降低,园区更具有效益和竞争力。
企业自身是研发创新的主角。最了解市场的还是市场,最了解企业的还是企业,每一个创新研发都必须从企业的内生需要出发。苏州以市场为导向让企业“创”主角,是苏州成为创新之都的重要基因。去年,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数继续刷新,以46家位列全国第三。苏州拥有超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3.8%。苏州已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为主体,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必然是创新的主角。铜川和耀州可深入借鉴苏州“企创”模式,借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窗口作用,通过发挥市场的利益诱导机制整合链接创新资源,将研发、生产和市场进行充分有效对接,努力让企业这个真正的创新主体活力迸发,生机盎然。
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 构筑高质量发展硬支撑
王益区政府副区长、黄堡镇党委书记 杨乐
一是产业要聚集。对于头部企业而言,可能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落户某地,进而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相继落户形成产业集群。但对于新兴产业初创企业而言,会优先考虑拟落户地区的产业基础,更加注重附近是否有与之匹配的原材料供应商、互补产品制造商及广阔的消费市场。企业对市场的调查研究、数据分析比机关干部更深入、更精准,只有真正有利于抱团发展壮大的地方才更加有吸引力。因此,我们应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并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实行链式招商延链补链强链,逐渐发挥集群效应。例如,王益区正在打造的汽车零部件表面处理产业园,可以为周边的朝日弹簧等企业配套,帮助已落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吸引更多同类型企业落地王益经开区。
二是融资要畅通。优质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初创企业融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发达地区,各类资本及专业的投资团队围着企业转,政府设立或参股的产业基金与资本招商已较为成熟。但在欠发达地区,许多项目因为融资难融资贵而一拖再拖,地方政府苦于自身财力有限、缺乏资本运作能力,错失有潜力的优质企业,从而进一步拉大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因此,我们急需补此短板,认真学习研究产业基金、资本运作等金融知识及实践案例,培养一批懂产业、懂政策、懂金融的招商干部及决策者,用自身的专业素养驾驭投资风险,敢于投资、善于投资。
三是行政要高效。苏州工业园在全国首创“拟上市企业无违规证明”,实现9个部门一次性告知,62份材料一张表申请,将办理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极大助力辖区企业成功上市。这背后是园区内部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改革创新,是逐部门、逐事项、逐材料刨根问底,精准识别必要信息和非必要信息,通过直接取消、数据调用、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等措施大幅精简审批手续。因此,我们也应当发扬钉钉子精神,对营商环境的堵点痛点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方能对症下药去除沉疴。
四是政策要稳定。在本次培训的结构化研讨环节,学员们就当前我市营商环境的堵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有的指出因为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短期内无法兑现奖补资金;有的指出政府专业性不够强,制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对市场不够了解、对企业难辨真伪、与企业的谈判签约不够严谨。因此,我们一方面应当增强法治思维、契约精神,保持政策的基本稳定及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应当学会“算账”,多大的经济贡献对应多大的奖补力度,在谈判中讲清楚,在协议中写清楚,那么在履行协议时就不会觉得吃亏,有利于合作共赢。
五是生活要便利。在招商考察企业过程中发现,一些年轻的企业负责人比较关心拟落户区域的餐饮、商贸等生活配套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质量。这些虽然不是企业落户的关键因素,却也会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特别是年轻人较多的科技型企业。因此,我们应当在抓产业发展的同时,持续抓好城市更新、产城融合、民生保障,让城市更有品位、有温度、有人气,让企业进得来还能留得住。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促进高质量发展
印台区副区长 路毅
提高认识转变发展理念。要转变思维观念,摒弃“官本位”思想,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打造“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典范,增强园区服务意识让企业聚精会神抓生产、心无旁骛谋发展。要当好“对标一流、勇争一流”的排头兵,绝不能自我满足。苏州工业园区经过29年发展,实现了新加坡经验本地化、借鉴成果制度化,形成了“借鉴、创新、圆融、共赢”为基本内涵的园区经验,我们应主动取经问道,吸纳先进做法化为己用。要构建“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优化政府组织机构和权力运行体系,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学习践行亲商服务理念,推动一站式服务中心、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适应转型发展。学习创建“智慧园区”,统筹建立人口、法人、地理三大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统一共享交换体系和数据服务平台,打通“人、财、机”的信息孤岛,实现业务的线上化全覆盖。要当好“日日精进、久久为功”的绣花匠,绝不能花拳绣腿。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常抓常新的系统工程。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战略定力,针对短板弱项,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改进,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更不可急于求成、心浮气躁,乱了章法。要坚持整体谋划,尊重规律、顺势而为、分类推进,防止虎头蛇尾,做到蹄疾步稳。
提升要素保障项目建设。要深入开展“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面推行工业项目“标准地”供应,在土地出让前完成地块的区域环评、节能、地质灾害危险性、矿产资源压覆、文物勘探等区域评估,对满足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条件的项目,实行从土地招拍挂出让到开工建设“一次性告知、一次性承诺、一次性办结”。要纵深推进“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进一步完善用地联席评审工作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快建立闲置资产盘活清单,对全区闲置资产和闲置厂房资源进行摸底排查,弄清每一处闲置资产的产权属性、具体面积、资产评估、配套设施、债务纠纷等基本信息,为今后精准盘活利用奠定基础。要加强园区营商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印台工业园区“七通一平”和职工宿舍、食堂、取暖等硬件设施,着力在员工招聘、企业入驻、项目推进、政策帮扶等方面,实行全程代办代跑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推动“园区事园区办”,进一步实行标准化厂房租购并举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提升服务促进企业发展。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让国企敢干、民企敢创、外企敢投,营造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浓厚氛围。按照“双百双千”包抓帮扶工作机制,聚焦全区34户规上工业企业,认真开展“双包一解”活动,每月上门协调督导,听诉求、解难题,积极宣传省市区支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扎实稳住经济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各级惠企政策在印台高效落地,积极协助企业组织申报专项资金,为激发企业活力提供重要保障。同时,集中治理拖欠市场主体账款行动。严格执行《政府投资条例》,防止边清边欠、前清后欠。落实好国务院《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深化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大清偿存量欠款工作力度。统筹司法、行政手段严惩新增拖欠行为。
学习苏州营商环境好做法 打造铜川招商引资新高地
中共宜君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王斌
一是树立开放式思维。据统计,苏州工业园区内有170多家跨国公司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拥有外资项目5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约350亿美元。就我市而言,必须树立国际化视野,园区建设要对标先进地区经验,人才招引目标不能仅限于西北、国内,而要放眼国际。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投资促进相结合,对新增外向型企业或涉及功能性机构以及研发中心的要给予重奖。要建立直通车制度,为招商项目落地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确保项目招得来,留得住。
二是推行标准化建设。要学习苏州城市建设“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积极构建现代化高品质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因地制宜拉伸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框架,精准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持续完善市政交通设施和城市功能布局,不断增强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幸福感。对全市各工业园区等重要的产业承载平台更要下功夫做好规划设计,扎实推进标准地建设。地下管网设施、水电路讯气等要素要做到优先考虑,地上厂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要借鉴苏州经验,充分考虑绿色化、人文化、景区化、公园化,提供品质化服务,打造招商引资洼地。
三是提供便利化服务。要学习江苏、浙江等地区先进举措,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充分提升我县“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事项服务效能。借鉴苏州工业园区“1220”改革模式,统筹推动“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建设“一件事一次办”全程网办系统平台,围绕市场准入、企业生产经营及出生、入学、退休等企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领域、高频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确立我县集成事项200项以上。全面打造省市县乡村,政务服务五级延伸特色综合体,完成3个市级政务服务五级延伸示范点建设。全面推广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实现网上采购信息发布、竞争选取、合同备案上传、综合信用评价等功能,为企业、园区发展提供一流要素保障。
四是营造法治化环境。要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要切实开展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各项工作,确保落实《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中规定的市场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责任落实落地。在执法监督方面,要减少执法干预,随意处罚等情况发生,要落实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予处罚、减轻或从轻处罚要求。建议市级层面研究制定我市“营商环境建设”相关地方性法规条例,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为我市营商环境打造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