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画公园,欣赏唐装游园、旗袍走秀、喷泉景观,微风拂过脸颊,舒服又惬意。
在铜川博物馆,流连于一件件文物之间,与古人对话,感受千年的智慧。
在阳光广场,“最嘹夜铜川”第27届消夏广场系列文化活动轮番上演,市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文艺盛宴,大饱眼福。
在城市运动公园,打兵乓球、跑步、跳广场舞……闲暇之余,健身让人不亦乐乎。
在乡村文化广场,公益数字电影正在放映,村民们全神贯注,沉浸在电影精彩的情节中。
……
盛夏时节,热浪涌动,铜川大地的文艺活动、文化气息却让人如沐春风,精神振作。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内在气质,彰显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文化也是人的精神财富,慰藉和涵养人的气质。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文载城、以文化人,建场馆、重供给,引人气,做实文化功,做响文化游。不仅让老百姓工作生活有激情,博闻强识有氛围,而且吹拉弹唱有地方,游玩购娱有乐头。“咱铜川文化气息浓厚,不管走到哪,都能休闲娱乐,虽然身居西北,但幸福感真的是越来越强。”说起铜川街道悄然兴起的文化元素,在城市运动公园锻炼的刘先生对记者说道。
完善基础设施 打造服务支点
今年83岁的老党员穆德祥是市文化和旅游局包扶村水峪村的老党员。近日,两个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穆德祥才有幸到铜川博物馆、书画公园、植物园、工人文化宫和铜川剧院参观学习。对于近10年都没有来过新区的穆德祥来说,眼前的一切好似是“做梦”,他激动地告诉随行的人,书画公园和博物馆太漂亮了,新区的变化简直是翻天覆地。
文化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发展文化事业,首先要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近两年,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健全,先后建成了工人文化宫、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便民书屋增至37个。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也得到进一步整合,469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经成为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综合平台。2019年,我市投资224万元为112个贫困村配备了器材设备,加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在下一步基层文化旅游融合服务的探索上,还将试点建设文化旅游综合服务中心,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融合,促进文化和旅游资源共享,提升效能,让群众和游客享受到更广泛、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搭建舞台 烹调文化盛宴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关系民生的幸福指标。
近年来,我市围绕“消夏纳凉广场文化活动”“我们的节日”“今晚我登台”“360°看铜川”等文化活动品牌,组织实施文艺活动,惠民力度持续升级。今年以来,我市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续建设,完成400场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招标采购和演出场次分配。面对疫情影响,我市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安排精品文化活动,让市民和游客在赏美景休闲之余感受文化魅力。组织了“书画公园?最美瞬间”摄影展、360°看铜川陕西省阅读摄影邀请展、好书?为你朗读分享会、纪念5·23、文明游园志愿服务、少儿书画展、非遗产品展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动,为文化铜川增添文化韵味。
为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扩大文化惠民服务半径,市文化和旅游局还创新服务方式,从2019年7月1日开始,对每场政府购买的基层公共演出进行网络实时直播。王益区文化和旅游局锐意创新,通过建立乡村文化理事会、乡村文化文化大院,完善乡村文化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本土文化繁盛。
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以文化惠民助力脱贫攻坚。近年来,我市连续开展文化进万家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美术扶贫小分队、摄影扶贫小分队,合唱协会、书法协会等文艺骨干先后在全市部分乡镇、乡村,开展义写义画送春联活动,义务为贫困户和乡亲们拍摄“全家福”,并通过歌声、舞蹈和小品等把欢乐传递到千家万户。
创作精品 文化团体遍地开花
清晨,在王益区方舟广场,英姿腰鼓队的队员们手持红扇、踏着音乐的节拍,展扇合扇之间便开始了一天的晨练。今年5月初,王益区文化馆实施了铜川首个广场音乐自助点文化惠民工程,不用带音响,只需拿着道具就可以实现轻松晨练,得到实惠的队员们由衷地感慨,“有了广场音乐自助系统,很方便,更利于我们创作出更多的精品节目。”
近年来,我市加大扶贫精品力作创作力度,积极组织艺术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采风活动,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反应在文艺创作中,用文艺形式推动文化扶贫,先后创作了《第一书记》《王大炮的喜事》《漆水湾》等文化扶贫作品,并在全市进行了广泛巡演,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扶贫工作。
与此同时,星河合唱团、群星合唱团、戏曲提升班、文杰巷艺术培训基地等累计培训各门类学员2000多名,全民普及声乐、器乐、舞蹈、书法、绘画、摄影、写作等培训项目,累计培训各类学员近1800人次。我市自发组建的各种文化艺术团体越来越多,日益受到群众喜爱,参与人数大幅上涨,演出水平越发专业化。
文化发展,与经济同行;文化惠民,给幸福加码。如今,行走在铜川城乡大地,一幅幅温暖的幸福图景在眼前次第展开,处处能感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带给人们的精神愉悦,过上好日子的百姓正在享受文化、参与文化、创造文化,携手加快共建“文化小康”。